您所在位置:主页 > 热点 > 志愿填报 >

高三家长 【2025强基计划全部已出】报名倒计时!

今年强基简章虽迟但到!目前,39所高校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均已发布且开放报名!
图片
大多数高校5月10日截止报名,北师大4月30日就关通道!满打满算只剩10-20天,学生和家长们还需按部就班做好准备!

点击校名了解各校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全文

图片

北京大学

图片

中国人民大学

图片

北京理工大学

图片

中国农业大学

图片

南开大学

图片

天津大学

图片

吉林大学

图片

哈尔滨工业大学

图片

上海交通大学

图片

华东师范大学

图片

浙江大学

图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图片

中国海洋大学

图片

武汉大学

图片

中南大学

图片

中山大学

图片

重庆大学

图片

电子科技大学

图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图片

兰州大学

图片

清华大学

图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图片

北京师范大学

图片

中央民族大学

图片

大连理工大学

图片

东北大学

图片

复旦大学

图片

同济大学

图片

南京大学

图片

东南大学

图片

厦门大学

图片

山东大学

图片

华中科技大学

图片

湖南大学

图片

华南理工大学

图片

四川大学

图片

西安交通大学

图片

西北工业大学

图片

国防科技大学



强基计划强调基础学科培养,适合有志于科研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学生。
想要报考的考生应该尽量增加竞赛经历,重视数学、物理学科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政策发布后,要充分了解入围政策、校测模式、培养方案等,理清报考思路,合理定位适合自己的强基院校。
⚠️ 提醒!报名前必看4大关键:
1️⃣【院校定位要趁早】
✅ 双查攻略:看本省名额+熟悉系统操作 
✅ 隐藏福利:系统里还能提前摸清报名材料清单

2️⃣【单科战神爽翻了!】
2025新政太给力!多校新增: 
✨ 单科小破格(偏科生的春天) 
✨ 成绩加权入围(数学145+的给我冲) 
去年已试水,今年选择更多!

3️⃣【材料清单暗藏杀机】
各校要求五花八门: 
📌 清华:双表必传(成绩表+综评表) 
📌 北航:小作文警告(个人陈述500字起) 
📌 中科大:省一奖状开绿灯 
📌 南大:学科潜力证明+专属信息表 
💡 划重点:考生家长需要根据目标院校的要求充分准备,除以上特殊材料准备外,还有部分高校需要上传考生签字或学校盖章的志愿表,需特别注意。

4️⃣【破格生掐准时间点】 
⏰ 四大梯队时间表: 
📍 清北、复旦:5.6截止→5.7开奖 
📍 上交、中科大、浙大、南大:5.7截止→5.8放榜 
📍 同济、天大、厦大:5.8截止→5.9后陆续通知 
📍 其他无须破格审核的高校:最晚撑到5.10 

💣 破格生策略提醒: 
✔️ 破格生有4次报名机会,建议备4套报名方案 
✔️ 材料包按院校分级整理 

✔️ 建议不要最后48小时卡点操作!

🔥 转发提醒:

救救那个还在刷题不知道报名的同学!

升学解析——强基计划




也称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是教育部自2020年起开展的招生改革工作,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强基计划”强调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结合高校办学特色,在特定的基础学科专业进行招生。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同时,将专业指向性聚焦在了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强基计划”更加重视对学生更全面的考查,将考生的高考成绩(不低于考核比例的85%)、高校综合考核结果综合素质评价等进行折算,再按照综合成绩由高到低进行录取。
此外,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可以破格入围校测。
从2020年开始,“强基计划”已招收五届学生,前两届学生已进入研究生培养阶段。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过去几年强基计划的招生变化(不含2025年新变化)。
强基计划往年招生变化




1. 专业扩展与交叉学科纳入
新增海洋科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等)、地球物理学(中科大、武大)、生态学(兰州大学)等专业,覆盖国家重大战略领域。
部分高校将工科优势专业纳入,如上海交大新增船舶与海洋工程,北航新增航空航天类专业。
2. “小破格”政策放宽入围条件
2024年多所高校允许数学单科成绩优异者破格入围(如西北工大数学145分以上可申请),扩大了学科特长考生的机会。
3. 核心科目加权入围
哈工大、南开大学等6所高校对数学、物理等核心科目加权计算,凸显学科相关性。
4. 校测模式革新(“复交南”模式)
复旦、上交大、南大等10所高校将校测提前至高考出分前,考生报名即可参与。
5. 招生规模扩大
2024年多校扩招,如复旦、上交大等校强基计划录取人数显著增加,总招生规模突破6000人。
6. 培养方案细化
高校明确本硕博衔接机制,部分院校如南大、上交大公布转段数据,强化基础学科人才培养。
报考强基计划,还能报考其他院校吗?




可以,强基计划与其他高考志愿并不冲突。如果考生被高校强基计划录取,则无法参加后续批次的录取。如果考生强基计划志愿未被录取,不影响后续各批次的录取。
通过强基计划录取后,高校如何培养?




高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单独制定培养方案,采取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
建立激励机制,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畅通成长发展通道,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
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推进科教协同育人,探索建立结合重大科研任务的人才培养机制。
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原则上不得转到相关学科之外的专业就读。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资讯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上一篇:考生请注意,2025年高校专项计划报名申请4月20日截止
上一篇:已经没有了

联系我们

400-100-1575

在线客服

投诉/建议

友情链接: 四川统招专升本 四川考研网

Copyright © 四川交大典博教育管理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00400号

Top